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万字解码产业理念“淄博样本”

2022年07月30日 10:53:29 来源: 大众报业·鲁中晨报

  7月26日,淄博发布上半年最新经济数据:GDP增速4.2%,答卷亮眼。

  跃然纸上的数字,源自淄博人上半年的埋头苦干,也为未来崛起积蓄澎湃力量,淄博在新的赶考路上奋力前行。

  当天,淄博进入为期4天“经济社会发展半年考”时间。大家马不停蹄,看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看一家家企业高精专特,看到了淄博产业蝶变,感受到了“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16字产业组织理念的深度实践。

  紧盯前沿,这是主攻什么产业的重大问题

  紧盯前沿,就是聚焦国家重大产业布局,紧盯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前沿,立足淄博实际,找准未来发展方向,明确重点主攻产业。

  海岱齐风,大美齐地。改革、创新、开放、务实、包容和重工厚商、尊贤尚功是齐文化基因浸润出的淄博底色和灵魂。

  以产业而立、因产业而兴。淄博近现代工业发展已走过近120年历程。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9个在淄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工业体系之完备、门类之齐全、配套能力之强,市民标准意识、契约意识、质量意识、投资意识之浓厚,在国内地级市都属少见。

  兼具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双重特点,淄博是涵盖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城区老工业区3种类型的城市,近年来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按照“五个优化”方向提升改造机械、建材、纺织、医药等传统产业推动“弯道超车”;与此同时,淄博还紧盯前沿,布局未来产业,以高端引领“扩增量”,全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联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新赛道”,力求“换道超车”。

  今年6月,淄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第4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

  2021年7月18日,淄博市传统产业“五个优化”暨化工行业智慧化绿色化发展现场会举行。

  紧盯前沿,从“老”破题,向“新”出发。淄博强力推进“五个优化”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数字化“千项技改、千企转型”,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高于规上工业2.5个百分点,是支撑上半年工业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淄博大力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一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地方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主动仗在淄博激战正酣。

  在金晶科技,给传统玻璃套上一件纳米级别的半导体“外衣”,不仅解决了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弱光环境下的发电难题,更延伸了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纳米级膜层结构的镀制工艺更是一举打破了国际垄断,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收入超5亿元,加大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金晶科技的一条玻璃生产线。

  坐落于高青县经济开发区的淄博渤海活塞公司,是一家规模不算大的制造业企业,原本面临着市场竞争力弱等痛点,实施“技改”以来,渤海活塞以“智能制造、机器换人”为抓手,企业生产模式由人工向高端装备智能化、自动化转变,目前,年节约生产成本700万元,营业收入逐年提升约2000万元,逐步掌控市场“话语权”。

   东岳集团前身是淄博一家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原来的主导产品是绿色制冷剂,目前,他们正在全力开展燃料电池相关技术研发。膜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被称为产业的“芯片”,有了电池膜,拿下电池、电堆以及氢能发动机也就顺理成章,这相当于把“命门”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东岳集团深耕氟硅膜氢高新技术产业链,策划实施总投资148亿元的系列强链拓链项目,涵盖有机硅单体及下游产品深加工、高端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三大“链主”项目,搭建起产业升级迭代的主要框架,正在向着千亿级氟硅材料产业园区加速迈进。

  东岳集团聚偏氟乙烯项目主体已完工。

  在这场前沿能源技术革命中,淄博已经跑在了前列。

  这样的企业,还有积极抢抓新基建机遇的山东爱特云翔公司。2022年7月21日至22日,福建省数据要素与数字生态大会上,发轫于淄博的山东爱特云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福建省大数据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云边协同智慧计算平台项目为基础,在数据开放、数据应用、数据产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自此,爱特云翔全国布局版图再添广阔市场。数据中心(IDC )业务,是爱特云翔重点耕耘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爱特云翔预计在3-5年内,以北上广深为核心,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建设规模高达10万-15万台机柜的数据中心,致力打造国内IDC运营商领军企业。目前爱特云翔已在全国各地规划、建设、部署交付十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包括山东爱特云翔大数据产业园、青岛视联网数据基地产业园、宁夏中宁县智慧科技产业园、海南海口市大数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中心等。

  再看看淄博的农业。不少人看来,农业这个人类最古老的产业,春种秋收、打谷扬场,没什么大文章可作。在淄博,传统农业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嫁接”得红红火火。2020年,淄博获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数字农业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在此基础上,淄博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

  工业是淄博发展数字农业农村的禀赋。从国际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农业农村能否搞得好,主要看工业反哺农业的程度高不高。走过近120年工业历程的淄博,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

  以工业助推农业,淄博的做法是:数字赋能,换道超车。

  去年,淄博出台了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行动方案。不管是5G基站,还是天地空一体化观测体系,都需要高新技术装备来作支撑,而这些都由工业企业制造供给。

  在巧媳妇食品集团生产车间,智能化的生产线格外吸引眼球。企业从2020年开始升级之路,投入了1.3亿元实施了10万吨/年高档调味料项目,使得传统生产方式跃升为智能化。由于企业实现生产全链条的监测、管控与追溯,产品优良率由78%上升至95%;每条灌装生产线由24人降为6人,人员成本降低至原有的四分之一,灌装速度提升3.6倍,从原来的5000瓶/小时提升至18000瓶/小时,人效提升16倍。

  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

  类似的企业,在淄博还有很多家,未来将会更多。根据规划,淄博集中扶持得益乳业、高青纽澜地、淄川七河生物等骨干企业数字化赋能,到2025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企业主体数字化改造50家。

  得益乳业推行国际化先进的管理方式,打造数字化智慧牧场。

  纽澜地“数字牧场”。

  七河生物建成了国内领先的食用菌环境智能控制生产流水线。

  当然,工业基础和工业思维并不能解决数据分散、各系统之间无法共联共享的问题。为此,淄博打造了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智慧“云大脑”和数据中枢,打通了产业企业、小农户和市场的连接。

  今年1月,淄博“数字赋能聚力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的做法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典型案例。这是对淄博农业农村数字化“摸石头过河”的一次褒奖,更是对“路子对了”的认可。在农业由2.0时代向3.0时代跨越的赛道上,淄博也跑出了加速度。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从淄博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突破城市发展和产业演进周期律,关键要紧盯前沿,率先游进新“蓝海”。当时代大潮激荡、产业风口骤起,最需要的就是拿出敢为人先的强烈意识、捕捉机遇的敏锐眼光、自我颠覆的魄力勇气,聚焦未来应用场景,敢于挑战未来,敢于从跟跑变成领跑。

  打造生态,这是如何为产业服务的现实课题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自然界的生态,要有灌木、乔木、小草,要有合适的阳光、温度、湿度、风等等,才能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环境也一样。要有好的政务环境——政府的服务要到位、办事要高效、政策要精准;要有好的社会环境——整个城市要尊重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还要有好的创业环境——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就是从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政策、人才、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方面综合考虑、系统优化,凝聚吸引产业资源要素,构建起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与沿海城市比,淄博没有区位优势;与一二线城市比,淄博没有户口优势。怎样才能在抢人、抢项目大战中胜出?淄博给出的答案,就是突破筑巢引凤的线性思维,聚焦资源要素与城市、产业的关联互动,弄清楚发展产业需要哪些人才、要素、资源、业态来保障协同,营造热带雨林,发挥体系的力量,以良好的发展生态来链接集聚要素资源和人才。

  打造生态,淄博奋起直追。2019年12月29日,中共淄博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实施金融赋能行动,自此,淄博金融发展新纪元大幕开启。

  加快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举办中国金融与产业发展(淄博)峰会,推出百亿级淄博龙门新兴产业发展母基金和全国首支地市级S基金,以淄博科创基金港为载体,积极吸引集聚天使投资、创业投资、PE、并购等股权投资基金,形成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淄博市注册基金合伙企业522家,认缴基金规模1943亿元,三年增长46倍。

  在“技改专项贷”扶持政策,累计发放贷款27.64亿元,拉动技改投资277.67亿元;创新性推出“春风齐鑫贷”,累计发放贷款1353笔、17.46亿元,助力中小微企业增收约39.8亿元,制约企业转型发展的融资难题有效破解。

  目前,淄博上市公司达到32家、股票34支,在全省率先实现A股上市公司区县全覆盖和3家交易所上市股票全覆盖,资本市场“淄博板块”加速形成。

  如果说产业是淄博跨越式发展的引擎,金融资本则是燃料和助燃剂。如今,在凤凰涅槃中加速崛起的淄博,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持续深化金融赋能,下大力气推进金融机制创新和金融生态优化,有力撬动产业转型升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同样是在为城市未来打基础、谋长远。

  生态怎么样,企业家感受最直接。许多企业家反映,现在急需的除了特殊优惠政策,更盼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环境,这是对冲企业发展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

  2020年4月,淄博召开重点改革攻坚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十五大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其中,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被列为“一号改革工程”。两年后,淄博召开全市系统集成改革暨“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动员部署会议,推进“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集成改革,成为系统集成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对标深圳,到动态学习北上广深苏浙粤;从完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等14个领域210项改革任务,到持续深化企业开办、办理许可、市场监管、要素供给、政务服务等12个方面153项创新举措……淄博正不断健全极简、极优、极细、极速、极致“五极”服务模式,严格兑现“四零”服务承诺,积极搭建“一站式”“全天候”服务平台,不仅在全省率先实施行政审批全领域“一证化”改革,还率先建成全领域“无证明城市”,市场主体达61.4万户。

  2021年4月29日,第四届中国政务服务与优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在淄博举行。全国各地100多家省市级政务服务机构、200多名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淄博,共同探讨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方法。

  不沿江、不沿海的淄博,在“一号改革工程”的推进下,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全省前列,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长期位居全国前十。

  生态好不好,活力是个重要指标。

  筑巢引凤,双向赋能,让青年与城市共成长。前些年,淄博城市人口由净流入变成净流出,驻淄高校大学生留淄工作的数量逐年下降,淄博籍在外地就学的大学生返淄工作的数量逐年下降,很直观地表明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活力在下降。

  为扭转这一趋势,淄博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紧盯全国最高标准,大力度推出“人才金政37条”、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25条等政策措施,成立10亿元的人才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累计发放人才生活补贴8.39亿元、“人才贷”7.0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驻淄高校大学生留淄率由原来的26%提高到36.5%,2020年城市人口由净流出变为净流入。

  2020年10月18日,在淄博新经济发展大会上,淄博发布《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的政策措施》。

  2022年6月2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淄博成为山东省内三个上榜城市之一。与其他城市有着先天优势不同,淄博是通过近两年出真招、出实招“超前布局”,才得以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淄博,正在从一个厚重而阳刚的重工业城市,逐步变成青年人喜欢的网红城市。淄博致力于实现青年对多样环境的美好憧憬,建设全域公园城市,让青年在淄博快乐、舒心生活。致力于兑现青年对多元场景的美好愿景,建成近600处“青年驿站”“青年会客厅”“青春社区”“城市书房”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青年服务设施,建设一批融合文化、时尚、创意等元素的特色商业街区和网红打卡地,满足青年人向往的潮流品质生活。使淄博这座古老的城市更加时尚、更加年轻、更具魅力。

  2022年4月23日,淄博人民公园城市书房里,读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进入书房学习、借阅书籍。

  打造生态,最终给城市带来的,不只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快速发展,而是全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共同提高。

  生态好了,沙漠也能变成绿洲。

  沿链聚合,这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沿链聚合,就是要沿着产业链条集聚产业资源、配套企业,做足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的工作,不断做强做长产业链条。

  淄博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链短,并且有诸多断层断点。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例,长期以来注重做B2B,忽视做B2C,主要精力集中在中间体和基础原料生产上,很少涉足终端、研发、营销等环节,拱手让出了更为丰厚的利润和市场话语权,因而始终走不到U型曲线的两端,在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中只能是一个配角。

  沿链聚合,就要补链延链强链。在补链上,淄博围绕每条产业链条,逐项理清缺失环节,一一研究目标企业、目标产品、目标技术和目标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双招双引,逐步补齐产业生态断层、断点。在延链上,淄博突出强化向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高端走的意识,立足现有产业、产品基础,挖掘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的潜力,既要组织以原材料、中间体为产品的本土企业自我延链,又要梳理这些链条在全球布局情况,精准开展双招双引,引入下游企业,实现延链,从而显著提升全产业效益水平。在强链上,淄博支持龙头企业运用金融资本工具和协作关系,加速产业资源横向集聚和垂直整合,不断提高在价值分配中的话语权、影响力。

  沿链聚合,重在“聚合”。大项目、大资本、高端人才总量有限、资源稀缺,没有绝活引不来。淄博的优势在哪里?就是完备的产业基础配套能力。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依托自主研发,亿华通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相关配套产品,率先实现国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批量化生产应用。2019年9月,亿华通与东岳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确立在燃料电池及氢能领域的全方位、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亿华通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淄博市立足当地优质资源禀赋,率先发力构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生态,充分发挥淄博典型‘组群式’城市格局优势,利用布局分散、城乡交错的空间特点营造燃料电池汽车多场景示范应用,为亿华通落户淄博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随淄博市氢能产业布局,2020年11月,亿华通在淄博市桓台县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山东华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项目,成为淄博市氢能领域的生力军。2022年7月8日,淄博市首批50辆4.5吨氢燃料电池冷藏车交付运营,车辆上搭载的正是华清动力生产的发动机,标志着淄博市自主可控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已形成。

  7月26日观摩的尚正聚氨酯新材料及聚醚胺项目,位于桓台县马桥化工产业园,主要产品聚醚胺、环己二甲胺等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其中聚醚胺总产能跃居亚洲第一,30余种产品牌号可为下游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项目深度契合产业园规划布局,所需原材料可通过绿色高效的管道输运方式,与清河化工实现隔墙供应;中间产品聚醚多元醇可同时满足自用深加工和园区内下游企业的原料需求,形成了从丙烯、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到聚氨酯中间体、聚氨酯制品的全产业链条,成功实现由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转为产业链上所有企业抱团打造产业舰队,集体出海。

  不远的将来,随着尚正聚氨酯新材料及聚醚胺项目落地、达效,以蓝星东大、尚正、旭正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聚氨酯产业将进一步形成集群效应,并与金诚石化实现产业高度协同,加速石油炼化产业从“油头”向“化尾”延伸。

  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发力点,临淄区优化完善产业链条,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梳理出炼化一体化、碳三碳四、尼龙新材料、聚氨酯4条主导产业链,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新材料、大数据、光伏储能5条新兴产业链。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和双招双引,将现有产业链延伸、补缺,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和生态。

  “产业链图谱”正在不断延伸。比如,鑫泰石化按照“小油头、大化身、高化尾”的发展路径和“炼化新材料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策划实施了沿链聚合系列项目,项目总投资270亿元,分7期建设,全部投产达效后,可实现综合营收超1000亿元、工业产值破600亿元。

  淄博鑫泰石化有限公司沿链聚合系列项目。

  总投资104亿元的天辰己二腈项目,也是淄博沿链聚合的实例。走进位于临淄区金山镇的齐鲁化学工业园,很容易就能找到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尼龙66核心原料己二腈将在这里生产。

  2017年,己二腈国产规模化提上日程。淄博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淄博市委、市政府招引的诚意,最终让天辰公司将项目放在淄博。

  如今,作为淄博“本地企业”的天辰齐翔,已经吸引了包括杭州聚合顺、中材科技等在内的7家高端尼龙新材料产业“外地客户”,加入到淄博“本地企业”的行列中来,并将由此形成一个预计总投资350亿元、年产值500亿元的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沿链聚合,招商引资是“关键手”。

  招商引资,实质上是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提供新可能,培植新优势。淄博对产业发展进行了多轮细致地梳理和论证,明确了聚焦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出台了“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及分行业配套政策,对各区县、各经济园区的产业定位作了进一步界定,以改革思维全面推行围绕一个科创产业、确定一个园区承载、引进一组产业基金、组建一支专业市场化团队、制定一套个性化政策、创设一个产业展示中心的“六个一”招引新机制,已经产生了明显效果。

  如何聚合稀缺产业资源,考验着一个城市决策者和企业家的智慧。招商引资是一个产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把优势找出来,以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有解思维,专业化地用足用好,这就是淄博的逻辑。

  集群发展,这是做大做强产业的必由之路

  集团作战,“奇迹”不断。

  集群发展,就是按照集约集聚发展理念,以龙头或核心企业为带动,吸引培育更多企业,把产业链条做大做厚做强,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

  经济学认为,建立在协作基础上的企业生产,可以产生比分散生产更大的效率。今天,我国已进入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对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追求,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新发展阶段,市场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竞争。大量事实表明,区域核心竞争力产生于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有竞争力的地区。只有培育大量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特色产业集群,才能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

  淄博与吉利的“姻缘”,就是集群发展的新例。

  2020年,吉利新能源与淄博签约后,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整车下线的“奇迹”。这一天,距离淄博人自主生产的第一辆汽车——“鲁山”牌、第一辆越野车“泰山”牌,已经过去40多年。蛰伏淄博人内心已久的汽车梦再次被唤醒。

  目前,淄博拥有汽车配件企业100余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余家,主要产品涵盖轻型载货汽车、低速载重车、专用车、电动车等四大类整车产品及电池、电机、后桥、板簧、滤清器、轮毂等重要零部件,汽车生产、加工、组装、检测能力十分完善,但是“山多峰少”、缺乏头部企业整合引领的问题很突出,要高度没有高度,要宽度没有宽度,要厚度没有厚度,导致这个产业集群一直没有做起来。不夸张地说,起了大早,赶了晚集,这是淄博人长久以来耿耿于怀的事情。

  在产业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雁阵模式。在淄博人眼里,吉利新能源高端商用车项目就是头雁,有了头雁,就可以聚合资源、带起雁阵。在全力推进吉利商用车项目的同时,淄博组织梳理了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举办了多场产品供需对接会,为吉利商用车提供零部件配套,金晶玻璃、泰展机电、隆泰工贸、北汽海华等企业与吉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规划建设了汽车配套产业园,制定了汽车产业招商方案,锁定20个门类、1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围绕金融、维修、销售、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试验研究开发体系、认证检测体系6个领域开展招才引智。

  做大集群,淄博实施“旗舰”“雏鹰”培育工程和企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成功创建国家综合保税区,与青岛港共建淄博内陆港,同时调整优化有关功能区,整合张店、临淄、桓台的经济开发区和淄博高新区交界区域,设立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对淄博经济开发区进行移址,顺应经济规律和产业演进趋势,聚力消除行政壁垒和区域发展“碎片化”问题,促进要素资源整合、产业协作配套。

  淄博提出实施产业组织提升计划,倾力培育19条百亿级产业链条,严格落实“链长制”,用活“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厚植良好产业生态,持续推动补链延链强链,打造形成4000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35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和新能源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集群,抓好数字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数字化特色农业产业链,形成5个百亿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集群。

  6月13日,山东省新旧动能办公布了全省第四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名单,淄博申报的淄博市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印刷发行产业集群入选,另外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鑫泰石化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集群领军企业,华成集团、凯盛新材料、新华安得医疗等3家企业列入集群领军企业储备库。

  目前,淄博市已有氟硅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新医药、陶琉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等10个产业集群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东岳氟硅、瑞阳制药、齐翔腾达等17家企业列入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数量均列全省第5位,“一化独大”局面正在改变,创新驱动、高端高质、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7月21日上午,淄博经开区召开中南高科·智汇科创工园推介会暨园区建设观摩会。作为淄博经开区南迁后打造的首个先进制造园区,此次推介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31家优质制造业企业代表参加。作为新能源电池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惠州市亿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该园区使用9个厂房,新上电池PACK产线项目。

  中南高科·智汇科创工园将在政府参与和引导下,吸纳聚合先进制造业领域龙头企业、领军企业,让有关联的企业进园区发展,通过产业链条上的优势互补,形成集聚效应、互助效应,打造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助推淄博经开区传统装备制造行业向中高端迈进。

  集群发展,不是企业和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简单集聚组合,而是有其内在的生长规律,单纯靠拔苗助长,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剖析淄博集群发展,更多体现的是市场机制的牵引,是对产业规律的尊重,是产业跨界融合、企业协作联动、资源高效配置、空间集约耦合的方向。或许,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郝峰)

[ 责任编辑:秦来玲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7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