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淄博减碳降碳行动:一座重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重头戏”

2021年10月28日 20:09:13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10月28日电(陈琳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攸关永续发展,牵动国计民生;对于淄博这样一座百年工业城市而言,更是决定能源结构战略调整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

  时逢中国“双碳战略”实施之年,在前不久于淄博举办的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淄博市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淄博成为国内较早提出减碳降碳行动方案的城市。《方案》立足优势,靠前布局,整体谋划,为推动淄博实现“双碳”目标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也为全国减碳降碳工作提供了生动示范。

  提高“热力值” 美了生态暖了民心

  “冬天室温能达到二十二三度,取暖、做饭、洗澡都没问题。”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前诸村村民刘大姐指着厨房里的燃气壁挂炉满意地表示。从客厅到厨房、卫生间,刘大姐家处处整洁亮堂,与城区楼房的室内环境并无二致。

  “我们家开门市,每年过冬燃气费大概2000多元,在村里算是用得多的。其中政府补贴1200元,今年是第五年领补贴。”刘大姐说。

  据了解,前诸村约有居民400户,于2017年完成清洁取暖整村改造,后又成为淄博市2018-2019年冬季清洁取暖农房能效提升试点村,进行了全村农房保温层建设。

  “加装保温层是清洁取暖改造的一部分,目的是降低热损和天然气用量。”淄博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清洁取暖科科长杨继安介绍,“淄博共选取7.05万户作为试点进行保温层加装,户均成本8500元,总投入约6个亿,全部由政府出资,并于去年加装改造完毕。”

  《方案》提出,实施天然气替代推广行动,把扩大天然气推广应用作为清洁能源替代的重要着力点。清洁取暖改造工作无疑提前开启了淄博市民生领域减碳降碳的步伐。

  淄博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总工程师班振华介绍,2017-2020年淄博市共实施农村冬季清洁取暖改造51.8万户,2021年又新增2.35万户,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部分乡镇已实现“村村通”。淄博市燃气用量、用户规模和管网建设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对于不具备气代煤条件的少数农户或偏远山区,也进行了电代煤及生物质取暖等改造。”班振华说。

刘大姐家厨房的燃气壁挂炉

  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全面铺开,集中供暖区域减碳降碳工作也正突破推进。

  “淄博产业结构偏重,这是能源转型的劣势,同时也是优势。”淄博市热力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荣鑫与班振华不断强调着相同的观点。

  劣势如何变优势?《方案》提出了深具“淄博特色”的工业余热再利用行动。

  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淄博市蕴含的工业余热(含电厂)资源量巨大,重点余热资源总负荷在341兆瓦左右,最大可供9000万平方米。截至2020/2021供暖期,淄博市利用电厂低温循环水直接供暖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单位发电煤耗降低25%以上;并先后建设了山东开泰、金晶玻璃等工业余热供暖项目,供热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仅提取工业余热就达到184万吉焦,节约标煤10万吨。

  “但从占比来看,工业余热供暖仅占全部供热面积的7.8%。还有大量的工业余热排放至大气中,不仅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也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湿热污染。”王荣鑫说。

  为让工业余热“热尽其用”,淄博市热力集团与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了《淄博市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和工业余热综合利用项目方案》,通过充分开发工业余热资源、建设大型主干管网、替代关停小污热源等举措,全面提高城市“热力值”。

  根据项目方案,项目一期实施后,工业余热供暖面积将达到1950余万平方米,年可减少煤炭消耗13.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8万吨;二期实施后,工业余热供暖面积将达到5000余万平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5万吨。

  “以前每逢取暖季天就灰扑扑的,现在朋友圈里经常被‘淄博蓝’刷屏。”班振华欣喜地诉说着淄博“气质”的变化。

淄博市公交枢纽加氢站及前来加氢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做好“加减法” 攻坚能源转型

  午后一时许,一辆通体亮蓝色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先后驶入淄博市公交枢纽加氢站,约八分钟左右时间就加满了氢气。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氢时间8-10分钟,满载续航200多公里,加一次氢跑一整天没问题。”该加氢站负责人岳建博说。目前淄博共有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正在示范运营的加氢站有4座,公交枢纽加氢站就承担着其中66辆公交车的加氢工作。

  在淄博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氢能开发应用科科长杨玉柱看来,氢能源拥具有能量转换率高、损耗少、无毒无污染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从淄博市工信局了解到,目前淄博市年制氢48万吨,富余氢8.8万吨,多以工业副产品形式存在。站在氢能源行业的风口,加持显著的产能优势,淄博正倾力构建氢能产业链群。目前,淄博引入了亿华通、爱德曼、林德集团等头部企业,东岳集团年产15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项目已经投产,吉利新能源多功能高端商用车项目业已落户,全市氢能源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中国膜谷和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的建设鼓点日渐紧凑。

  不久前,捷报再传:由淄博市参与申报的京津冀、上海、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国家五部委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并且,淄博市成为惟一一个同时进入三个城市群的合作城市。

  减碳降碳,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利用加减法实现减碳降碳与新兴产业发展双赢。《方案》在新能源产业促进行动中对此进行了明确部署:推动减碳降碳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创新研发与示范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

  “氢”装上阵之外,淄博的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项目加紧布局,“光伏+”即将进入建筑、工业、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八大领域。其中,“光伏+综合能源港”领域工程将推动光伏与储能、充电、供冷、供热等能源利用形式紧密结合、配套建设打造一批综合能源港项目,实现分布式光伏开发的多业态联动发展。据初步测算,完成2030年工作目标后,淄博市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将达到48亿千瓦时,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5.4万吨,按照最低碳交易价格50元/吨估算,每年减碳外部效益可达1.2亿元。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碳捕集利用和储能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路径不一而足,但目标指向一致:做减法减碳降排,做加法增加能源供给能力。在《方案》的规划引领下,淄博这场势大力沉的能源绿色转型正在走向纵深。

  “以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为关键抓手,淄博市将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变革。”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晓磊说。

  唱响“重头戏” 握指成拳聚合力

  “减碳降碳的工作淄博起步较早,很多工作也已走在全省前列。《方案》出台后,在市发改委的统筹下,各部门工作衔接更加紧密,大家劲儿往一处使,今后减碳降碳工作推进起来会更加有力。”淄博市工信局技改科科长李大志表示。

  今年5月,淄博市工信局向全市规上企业提出倡议,号召企业提前谋划,积极编制碳减排工作方案、进行工艺技术改造等。

  “鼓励企业从生产资源消耗型的初加工产品向终端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升级,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艺流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发展,从而补链、延链,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产业链。”李大志说。

  在淄博市工信局积极推进下,全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也正加足马力。截至目前,淄博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8家,国家级绿色产品30个。对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的企业,淄博市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50万元,目前已兑现奖补资金805万元。在今年山东省第一批省级绿色工厂评选中,淄博市共6家企业入选。围绕打造“梯次发展”格局,淄博市也于今年启动第一批市级绿色工厂评选。

  作为《方案》中氢能应用示范行动的牵头实施单位,淄博市科技局也对任务落实作出专项部署,将推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碳捕集技术研发应用、大力发展氢能装备产业等提上日程;为强化科技对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赋能作用制定了相关行动方案,确定重点突破一批行业“卡脖子”技术,推动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有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力,也有企业与创新平台之间的联姻互动。与淄博市热力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项目类似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淄博市还有许多,并频频结出硕果;“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人工智能”“制造业+大数据”的数智化赋能模式也为企业节能减排立下汗马功劳。

  仍以淄博市热力集团为例,其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研发的“综合智慧供热平台”,助其完成了从传统供热向产业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在精准供暖的同时,将能源消耗降低30%,每年可减少40万吨二氧化碳、1300吨二氧化硫和1130吨氮氧化物排放,相当于节省了15万吨标准煤消耗。

  政府搭好台,企业才能唱好戏。为保障“十大行动”顺利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强化财税激励政策、绿色金融支持、市场机制建设、对外开放合作等四项政策支持措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动降碳减碳,在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递进式变革中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打造全面脱碳、清洁替代、互联泛在的新型能源供给体系,彻底突破生态瓶颈制约,借势借力绘制绿水青山新画卷。”在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值《方案》发布契机,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如是说。

编辑:江昆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06105